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

黄丝带计划


作文题目:

报章报导,我国内政部同六个机构联合成立关怀网络和推出黄丝带计划,鼓励人们接受前罪犯,让他们可以顺利地重返社会。
试写出你读了这则新闻后的感想。


包容社会的另一重要标志              

2005-10-13

  《罪犯资料存档(修正)法令》将在本月17日生效。到时,12万名轻微罪行犯罪者的犯罪纪录,将自动获得撤销。此举其实不仅仅干系12万名轻罪犯者,而是干系整个社会,更是新加坡迈向更具有包容性的社会目标所跨出的重大一步。

  在传统亚洲社会里,一个人的犯罪纪录不只不光彩,也是一种终身抹不掉的人格污点。今年初,李显龙总理揭橥了要缔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的大方针,则要求人们改变传统观念,给犯过错的人第二个机会。基此,政府推动了所谓“黄丝带计划”,并于今年5月间,在国会通过了上述修正法案。法案的生效和实施,因此可以说是新加坡要成为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社会的重要标志。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人都有机会,对曾经行差踏错的人,社会也能体现包容心,让他们重新来过。

  “黄丝带计划”旨在呼唤社会接受前囚犯,使他们在出狱之后,能够尽快重新融入社会。《罪犯资料存档(修正)法令》进一步为轻罪犯者排除了觅职的障碍。按照法令条文规定,凡坐牢不超过三个月,或罚款不超过2000元的轻罪犯者,如果5年内不再犯罪,则他们的“案底”就算是销了(spent)。因此,当他们应征工作时,如果被问及是否有犯罪纪录时,就可以合法地回答说:“没有”。

  但所谓犯罪纪录销了,并不等于说曾经被判罪的纪录也完全一笔勾销。所以,如果雇主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还是可以问出究竟的。如果问题是:“你是否有犯罪纪录?”前罪犯的答案就可以是:“没有”。但如果问题换成是“你是否曾经被判过罪?”答案就不能是“没有”。当然,更加彻底的做法应是把曾经被判罪的事实也一笔勾销(expunge)。但是,政府选择了比较谨慎的做法。

  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何炳基在法案提出二读时其实就已经说明了政府决定采取较谨慎做法的理由。他说,所谓的一笔勾销,意思是把纪录全部抹掉,也意味着犯者从来没有被判过罪。而所谓销掉纪录,意思是没有这个犯罪的纪录,但却还保留着被判过罪的事实。政府决定谨慎从事,是要一步一步来,从中吸取经验,然后再根据实际经验考虑是否要进一步采用诸如英国的“一笔勾销”的做法。

  对一般人来说,上述的法律区分或许不太容易理解,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理解修正法令的精神,也就是要帮助曾经犯过轻微过错的人,不要让他们一失足就成千古恨,而是让这些人在受到应有的惩罚之后,洗心革面,有机会重新做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关键其实是在整个社会的观念,也即人们对待犯过错失者的态度,尤其是一般雇主的态度。法律能起一定的作用,但人们的观念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所以,随着新法令的实施,更艰巨的改变观念的工作必须跟上。在这方面,今年进入第二年的“黄丝带计划”,可谓任重道远,还须加倍努力。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现在已经有较多的雇主表示愿意接受前罪犯,但是,实际上真正有聘请前罪犯的还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改变观念之不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固然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话,但社会整体对前罪犯其实还是提防和排斥远远多过包容和协助。要塑造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社会,我们确实必要加大力度,改变态度。政府已经起了带头的作用,现在是民间积极响应的时候了。



帮助前罪犯重返社会                 

2006 -02-14

  自从三年前内政部同六个机构联合成立关怀网络和推出黄丝带计划,鼓励人们接受前罪犯,让他们可以顺利地重返社会之后,已经逐渐得到公众人士的支持。至今,已有1400家企业愿意雇用这类员工。不过,相对于本地的11万家企业,这个数字显然微不足道。可见要雇主改变传统观念去接受拥有犯罪前科的人士,仍需作出更大的努力。

  长久以来,新加坡所推行的法制社会和奉公守法精神,已经让民众对于罪犯怀有戒心。因此,要国人改变根深蒂固的成见,转而以宽容、谅解的态度去对待那些曾经犯罪的人士,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达成。况且,东方人相对保守的心态,也使得人们较不容易敞开怀抱,毫无保留的接受曾有犯罪纪录者。

  但是,原谅前罪犯,帮助这些人重返社会,正是新加坡体现社会关怀所不能忽略的做法。在这方面,政府已经迈出一大步。国会于2002年修订的《罪犯注册法令》于去年10月生效之后,已让12万名前罪犯的案底一笔勾销,为人们重新接纳前罪犯铺平道路。

  这意味着,每年平均1万1000名走出狱门的前罪犯,将比过去更有机会找到适当的工作,重新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不必永远生活在犯罪纪录的阴影里,抱着消极的心态度过一生。

  其实,儒家在2500年前便强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显见东方原有以恕待人、宽宏大量的传统。既然新加坡正致力于建构一个互相关怀、和谐温馨、优雅文明的社会,确实有必要借助儒家这种宽恕的精神。这不只在于帮助那些误入歧途、缺乏温暖、不能享有平等机会的人融入社会、重建人生,而且也不失为减少社会问题、增进繁荣稳定的上上之策。

  宽恕前罪犯之所以意义重大,一方面在于显示新加坡已经走向一个宽大为怀的社会,能够为曾经犯错的人提供一个改过自新的空间,让他们重新获得社会的包容;而另一方面,也正显示新加坡已经朝成熟的社会迈进,能够不计前嫌,为人人提供机会。

  要让国人改变观念,使前罪犯有机会再见蓝天,关键在于如何增进对罪犯的感化教育,以及加强民众对前罪犯的信心。

  监狱向来都允许社会辅导员为罪犯提供健全的辅导,让他们学习成为良好公民,为重新投入社会作好准备。未来,监狱署或许还可以同义工团体加强合作,扩大辅导力度,感化更多罪犯走向正途。

  其次,内政部也应加强宣传工作,让公众了解罪犯在监狱所接受的辅导教育,从而加强对罪犯的信心。要知道,民众对前罪犯缺乏信心,将成为黄丝带计划的一大障碍。

  要打破社会对前罪犯的成见,除了展开宣传之外,也可通过学校的公民教育,一方面教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而另一方面则向学生灌输宽恕的精神,从小培养他们给予犯错的人一个改过的机会。

  我们应该了解到,打破对前罪犯的成见,给予支持和鼓励,不只有助于这些人重新恢复正常生活,而且在建立良好公民意识、降低社会危机、加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随着新加坡逐渐走向成熟的社会,多一分关怀和宽恕,少一分仇视和憎恨,都将给社会带来更多温馨和快乐,这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黄丝带计划任务艰巨               

2006-10-02

  旨在协助前罪犯重返社会的“黄丝带计划”,自两年前开始推行以来,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去年底的纪录显示,2003年的释囚中只有四分之一人重犯入狱,这是警方历来的最低纪录。与此同时,监狱的囚犯数目从2003年的1万7375名,下跌至去年的1万4453名。

  黄丝带计划是内政部和六个机构联合成立的“关怀网络”推出的。“黄丝带”取意于以往一个动人故事:释囚请求宽恕,家人系起了黄丝带,示意欢迎他改过自新,一家因此得以团聚。

  上星期,新达城举行了第二届黄丝带研讨大会,义安城与樟宜监狱则为公众举行了“黄丝带展”。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指出,该计划目前筹得的款项超过150万元,帮助了近6000名前囚犯融入社会,也为他们的家人提供援助。

  黄丝带计划在短短两年内取得的成绩,自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社会对于犯罪者是否能够改造,看法似乎仍相当保守。一项调查指出,只有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子女送入接受前囚犯的学校就读。

  直至目前为止,政府是接纳犯有前科者的最大雇主;而愿意聘请这类员工的私人雇主,则有1500家,只占本地11万家企业的极少数。这些数据都说明,黄丝带计划是任重道远的,艰巨的工作仍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 

  浪子回头金不换,前犯罪者成功改造,重新回到生产岗位,为社会作出贡献,或者成为辅导员,带领后来的迷途者改过自新,这类案例都是令人欣慰的。但使人失望的负面例子却也时有所闻:出狱之后,有的人并没有好好把握改过的机会,再次失足;有的人则禁不住犯罪的诱惑与损友的怂恿,从此跌入深渊。

  有的罪犯在囚禁期间,外头发生了巨变:配偶离异,家庭破碎了;或者,亲友已经离开了尘世,身边并没有倚靠的人。这说明了社会的犯罪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罪”与“罚”的关系。

  回答媒体询问时,监狱总监蔡振杰表示,监狱的使命并不在于如何处罚犯人,而是在纠正与改造,使犯罪者重获新生。因此在囚禁的岁月里,监狱应想方设法让犯罪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期在释放时能重新面对生活。

  据悉,我国监狱也设有研究部门,以科学的方式鉴定被囚者“能否改造”的倾向,并且“因材施教”,提高改造的成功率。这也包括了职业与才能的训练,让他们能够拥有一技之长。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0月犯罪登记(修正)法令生效后,触犯相对轻微罪行者,并在5年里不再犯罪,案底将撤销。迄今已有超过11万9000多人获得撤销案底,重新融入社会的可能性因而得以提升。

  当然,改造、受训、重新被社会接受,这并不是一道平直的方程式。监狱总监在综合了多年的经验之后表示,如果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提供肥沃的土壤去接受前罪犯的话,洗心革面的改造工作就很难达臻理想。

  陈锡强大法官在第二届“黄丝带”大会上说,法庭正在检讨制订有关坐牢刑罚的准则,以期在处罚和改造罪犯之间取得平衡。他解释,刑事司法制度必须延伸到治罪以外的范围。改造罪犯,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重返社会。大法官语重心长地指出,罪犯的改造,是维护公众安全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旧事已过,

一切都变成新的了        

周殊钦  2007-09-03

  罪犯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如果他们受罚后洗心革面,社会也应该敞开胸怀,不吝给予他们重新振作的第二次机会。

  李显龙总理昨天到樟宜监狱联系中心参加黄丝带活动时,呼吁社会大众以宽厚及包容的态度对待勇于改错者。

总理参加“黄丝带”义走

  “如果一个人受罚后有意回归正途并且决心改过自新,我们就应该给他第二次机会,让他可以再度证明自己的诚信及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与贡献,重新成为大家庭的一分子。”

  为此,李总理勉励前囚犯好好把握社会不吝给予他们的各种培训机会及对他们的关心,共同为国家作出贡献。  

  李总理昨天一早就同多名议员、义工、前囚犯与他们的家属、监狱工作人员及民众一起参加由“黄丝带计划”(Yellow Ribbon Project)所举办的义走活动。近万人从白沙镇公园出发,用了约半小时完成了3.5公里的路程,抵达樟宜北路上段的监狱联系中心(Prison Link Centre),并在那里参观以“监狱美术”为主题的展览。

  他除了在监狱联系中心透过视像探监(televisit)器材同一名服刑者谈话,还同两名前囚犯及其家人见面。前囚犯罗健明(30岁)受访时,忆述了他服刑时的思家之情及对未来的迷惘心情。

  “当时在监狱里,我很想家,又很不习惯少了自由的环境。我那时就想好好做人,但是又怕社会不接受我。出来后,我也很害怕找不到工作。”

  罗健明算是幸运,很快便透过协助出狱囚犯觅职的新加坡复员技训企业管理局(SCORE)找到一份让他犹如得到重生的工作。他目前任职于新旺香港茶餐厅,凭着刻苦耐劳得到老板赏识,两年来从厨房助手升至总厨,月薪也从800元增至2000多元。这份努力也使全国职工总会在今年五月向他颁发了“劳动节模范工友奖”加以表扬。

  他透露自己已接受李总理的建议,将继续报读高级烹饪课程,还想在将来参加烹饪比赛。

  由政府与六个组织联合成立的“关怀网络”(CARE Network)是从2004年起展开黄丝带计划,希望借此改变人们对前囚犯的印象,引领社会给他们第二次机会,助他们顺利重返社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