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3日星期日

打造优雅社会




不礼貌的都是别人吗?
(2008-07-12)
● 白士德


  新加坡社会要努力提升民众的文明素养,从大搞讲礼貌运动到推行温和的“日行一善”运动,始终不遗余力。领导日行一善理事会长达12年,在上月底卸任的主席韩家骏,也因此而享有“礼貌先生”的雅号。

  我们自1979年开始推行礼貌运动,后来却改为推行看来不那么激烈地自我批评的“日行一善”运动。时至今日,我仍然怀疑我们放弃“自我批评”,改为推行“自我肯定”多一点的“日行一善”运动,成效到底有多大,我们的社会到底又变得有多优雅。

  在我国日益国际化,渐渐发展成为四方来客汇聚的环球大都会之际,我们的礼貌、我们的优雅,到底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了吗?大家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周围的人,答案多半是否定的。那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凡事都有两面,但是做法就有很多了,该怎么做就要看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了。如果我们因不想让运动的对象觉得是在针对他们,或者是在自揭疮疤,那就只好采用温和或只肯定好人好事,不去批评坏人坏事的手法了。

  但是,如果我们更想早日看到成果,不下重药是不行的,起码大家都会在一片批评声中自我检点、自我反省。然而,我们既然讲求社会和谐,这么做却又可能伤了民众的和气,批评多了,反弹也可能更大。

  当日行一善理事会的新任主席许宝忠说他正考虑以不同的语言向客工传达“日行一善”的信息,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地人更加容易融入本地社会时,我第一个反应是使外来移民或客工也成为“日行一善”运动的宣传对象,肯定是件好事,但是随之而来的第二个反应,却是担心人们会开始把社会上存在的不礼貌行为,归咎于在本地生活的外地人。

  不管宣传对象是否包括在本地的外国人,我都认为本地人也该认真看待这项运动,视自己为接受改造的对象,而不是自以为已经很有礼貌,不礼貌的都是别人。

  当韩家骏和许宝忠日前接受记者访问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公路上的不礼貌行为是他们最常遇到的。这点相信大家都深有同感,但是当他们接着说不礼貌的司机和从前比较,人数已明显减少时,相信多数人都不会同意。

  的确,礼貌运动及随后的“日行一善”运动推行多年,在公路上胡乱转换车道和对别的公路使用者表现急躁的司机,仍然在公路上“大行其道”,他们在公路上的表现仍大有改善的余地。

  当我们之中仍有许多人在自己认识的小群体中表现得很友善,在陌生人面前,尤其是在公路上却表现得很不友善时,礼貌运动就必须对症下药,继续大力推行下去。  这项运动要取得成效,最大关键是大家都该正视问题,不要回避,而所谓的“温柔的提醒”,更不是最好的办法,这只会导致宣传教育的信息不够直接,也不够明确,结果人人都以为教育的对象是别人,不是自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