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3日星期日

塑造一个乐善好施的社会




塑造一个乐善好施的社会
(2008-07-09)


  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完全称得上是个小康社会。但是,我们社会的贫富鸿沟却有扩大的趋势。人力部最近发表的《2007年新加坡工资报告》显示,过去10年来,多数行业的工资都有增加,但一些低薪工友如清洁工人、劳务及相关人员的工资却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根据美林国际银行(Merrill Lynch)与凯捷顾问公司(Capgemini)所做的《世界财富年度报告》,去年我国共有7万7000人(占人口约1.7%)身家超过100万美元,他们的人数较前一年增加了约一万人。他们的总资产每人平均拥有490万美元资产。

  一小部分人收入这么高,而低收入者却占到工作人口的约20%,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显的贫富悬殊现象。但这却不是新加坡独有的现象,而是所有自由经济体共有的。正所谓贫者益贫,富者益富。有才干、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得益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各国对人才的殷切需求,工资越升越高,收入扶摇直上。而那些欠缺技能、赶不上全球化列车的人,则被抛在后头。

  如果听由市场经济如此运作,社会上贫富之间的矛盾必然要尖锐化。因此,政府必须介入,提携赶不上时潮的弱势人群。与此同时,社会上占少数的高收入精英,也必须有高度的警觉性,要如李显龙总理所说的,懂得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乐善好施,帮助各个弱势群体,从而缓解贫富之间的矛盾。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所谓的富而好礼,广义来理解,可以包括社会里的人际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众所周知,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很容易就会引起所谓的“红眼症”,导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紧张,破坏社会的和谐。

  在欧洲,最近就不断传出要对企业高层管理人的高额薪酬采取限制措施的声浪。荷兰政府甚至已拟定了一项法案,对那些在离开公司时获取大笔“分手费”(离职费)的企业高管课以重税。这样的动作正凸显当前自由经济体系中企管人才炫眼的高薪所引发的社会妒忌心理。这些人担任企业要职,平时固然是“打工皇帝”,又拿薪水,又分花红,即便在因各种原由离职时,还能得到一大笔“分手费”,实在是叫很多收入平平者感觉愤然。

  但是,一旦对企管人才采取这种惩罚性的措施,肯定就会产生人才他流的后果。因此,比较好的做法是鼓励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大力回馈社会,并逐渐形成一种“富而好礼”、富而好施的社会传统。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是世界富豪最多的国家,也是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但长久以来,美国富人人已经形成一种乐善好施的传统,发挥了巨大无比的民间慈善力量。教育事业、慈善事业、医疗等等领域,都得到许许多多富豪们所设立的基金的支持与赞助。最近一个最为人所熟知和称道的例子,就是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以及股神巴菲特的巨额慈善捐献。

  在新加坡,我们的历史还很短浅,与美国相比,简直瞠乎其后,望尘莫及。但也已经有一些很值得称道的先例,如李氏基金、邵氏基金、连氏基金等。李总理日前为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的新会所主持启用仪式时透露,本地的公益机构去年所获得的捐献款项达到了8亿2000万元,比2006年多出了超过一半。与此同时,义工的参与率也从2000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16%,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一来这说明,虽然慈善事业界近几年来发生了一连串丑闻,但国人善心和善行并没有受到影响。二来,成功和收入高的个人与企业增加了,慈善捐献也跟着增加了,这也说明一般的企业和成功人士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回馈社会、服务人群的社会意识。

  随着新加坡社会基金会(The Community Foundation of Singapore)的设立,我们希望,更多成功的国人能通过这一渠道开始作慈善捐献,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最终能设立个人的基金,而我们的义工队伍也能日益茁壮,大家共同努力,塑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乐善好施的社会。 


没有评论: